“民以食为天”,“饮食者,人之命脉也”,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不必多说,那到底什么样的饮食才是好的呢?听听下面这位军医的一番话,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1
人长了4颗虎牙是吃肉用的,剩下的牙齿是吃菜和谷物的。
曾经有人问过我,到底人吃多少肉才合适?我没有正面回答他,我说,您数数自己有多少颗牙。他数了半天告诉我,他有32颗牙。
大家知道,如果我们现在去做考古发掘,比如恐龙的化石,第一步就要判断这个恐龙是草食恐龙还是肉食恐龙,根据什么呢?就是牙齿。
人的前边8颗牙包括门牙,叫切齿,是切蔬菜和水果纤维用的;往后两边这20颗牙叫槽牙,学名叫臼齿,是磨谷物和豆类用的。而我们就长了4颗虎牙是吃肉用的,所以吃那么多肉干什么呢?
人是杂食动物,牙齿的结构也是人类进化产生的,所以根据牙齿的比例,饮食结构中有1/8是肉就足够了。
2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要想健康,就要吃菜。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古话:“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也就是说,选择的食物越丰富,就越能实现真正的美食与营养,所以菜篮子里的颜色越多越好。那么肉与蔬菜相比,谁更有营养呢?
现在有一种错误认识,就认为吃肉才有营养。我曾经到一个小学去看,这些孩子们加班上课,家长全在外边等着接孩子,有一个小贩推过来一个车,车里边是炸鸡腿、烤鸡翅。好多家长都给孩子买着吃,好像觉得孩子多上课了,非得吃这个才能补一补,这实际上是非常错误的。
你这时候给孩子吃俩西红柿,也比吃这个炸鸡腿强啊!因为西红柿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吃根黄瓜,给他袪祛火,清醒清醒脑筋,回家还能继续学习。你吃炸鸡腿、烤鸡翅,脑子全都吃糊涂了。
3
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豆类。豆子在古代叫菽,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叔字。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所以咱们中国人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豆类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一份豆腐供应的钙和一杯牛奶的含钙量基本一致。常吃豆类好处多多:降低胆固醇,有益肠道健康,改善体质,预防骨质疏松,减肥与美容。
4
多一些蒸、煮、炖,少一些煎、炸、炒。
高温烹饪常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比如,为什么洋快餐有问题?炸薯条里边含有非常高的丙烯酰胺,也就是说,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如果超过120℃烹饪,就会产生这个天然的副产品丙烯酰胺。而实验证明,丙烯酰胺是一个可以诱发癌症的物质。
5
吃得越少,心眼越多、越聪明,同时寿命还延长。
古代人说“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就是吃得越多就没心眼了,全塞住了,最后还减少了寿命。吃得越少,心眼越多、越聪明,同时寿命还延长。
现在日本的研究发现,老年痴呆的病人都是在年轻的时候经常饱食而且肉类消费量很大的人,这些人老了就容易得老年痴呆。
6
要想孩子聪明,绝对不能让孩子吃得太饱。
中华民族古代有一个育儿的古训,叫“欲得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就是带孩子绝对不能捂着孩子,绝对不能撑着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孩子顿顿都饱食、都吃撑,吃完之后为了消化食物,身上的血液要长时间地留在胃肠道,结果就造成大脑缺血。大脑一缺血,就缺氧了,缺氧以后就影响脑细胞发育,就降低智商了。
大脑缺氧容易造成什么后果呢?造成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大量增殖,就使得大脑的血管壁细胞增殖,血管就变窄,又产生恶性循环,就是血流量减少,这样严重影响供氧,当然智力就下降了。所以,要想孩子聪明,绝对不能让孩子吃得太饱,要记住“欲得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这个道理。
Commentaires